考古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硕士生导师 -- 考古系 -- 正文
齐乌云
发布时间:2024-01-21        文章来源:        浏览:

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考古学会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古代人地关系研究,特长是实验分析,通过孢粉、植硅体、寄生虫、粒度、磁化率、碳氮氢氧同位素、锶同位素、主量及微量元素等分析,探讨古环境对聚落选址、食物结构、生业经济、人类迁移及文化发展的影响。负责或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现为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的函评专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国家文物局项目“居延地区历史时期环境考古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青海东部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创新工程项目“考古遗址古环境重建及人地关系研究”、社科青年基金“山东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研究”、中日合作项目“绿洲地区水资源变动与人类活动关系研究”、中英合作项目“考古遗址出土样品的生物考古研究”等课题;参与完成科技部文明探源“预研究、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四期工程”中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人地关系研究”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黄河中下游环境演变与文化演进之间的关系”、国家自然基金中澳合作项目“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过程研究”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北京五千年来自然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机制”等课题。

国内外合作发表近八十篇研究论文,将地学研究中的相关理论、方法应用于中国考古学实践,在众多地区、不同时代都取得了重要收获,并且通过不断地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也为中国环境考古学与国际学术界的沟通与接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6年获"中国第四纪青年科学家奖";参加撰写的《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一书,200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环境考古学大会优秀专著奖。

学术成果简介: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第四纪研究》2006年Vol.26,No.4,P580-588。

《从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的孢粉分析看当时的人地关系》,《考古》2002年第7期,P70-79。

《青海喇家遗址的孢粉分析及古环境对生业方式的可能影响》,《农业考古》2022年第3期,P32-37。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遗址的植硅体分析》,《农业考古》2015年第6期,P8-12。

《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在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Vol.20,No.6,P24-28。

《山东沭河上游出土人骨的食性分析研究》,《华夏考古》2004年第2期,P41-47。

《居延地区绿城遗址东南古耕地遗迹》,《农业考古》2019年第6期,P45-50。

《湖底堆积物の分析から见た黑河下流における西夏时代の农业及び自然环境》,《Project Report on an Oasis-region》,Japan,2006,Vol.6,No.2,P25-32。

《Spore-pollen analysis of samples from the surface soil in the vicinity of lakes,at the end of Heihe river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ndications》,《Project Report on an Oasis-region》,Japan,2003,Vol.3,No.2,P23-32。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人类的食物结构》,《农业考古》2023年第6期,P5-10。

《岱海湖心沉积物分析及其600年来环境演变》,《地理学报》1998年第53卷增刊,P76-82。

57365线路检测中心官网☞首頁请进